关于印发乌鲁木齐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参加公益劳动规定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8 14:27:57   浏览:908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乌鲁木齐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参加公益劳动规定的通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乌鲁木齐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参加公益劳动规定的通知
文号:乌政办[2006]93

乌鲁木齐县、各区人民政府,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属各委、局、办:
《乌鲁木齐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参加公益劳动规定》已经市人民政府第35次常务会议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六年四月十二日

乌鲁木齐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参加公益劳动规定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我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体现权利和义务对等原则,根据国务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办法》以及《乌鲁木齐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的精神,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以下简称“低保对象”)在就业年龄内(男18至55周岁、女18至50周岁)有劳动能力但未就业的,应当参加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委员会安排的公益劳动。
第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低保对象,可以免除参加公益劳动:
(一)全日制在校学生;
(二)子女未满7周岁且未入幼儿园的父亲或母亲一方;
(三)家中有危重病人需要照顾的人员;
(四)因身体状况不适宜参加劳动,且持有市级以上医院医务鉴定部门证明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证》的人员;
(五)在审定其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时,已计算隐性收入的人员。
符合参加公益劳动条件的低保对象,因临时患病不能参加公益劳动的,在提供济困医院证明后,可暂时不参加公益劳动,待身体康复后再参加。
第四条 公益劳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参加社区公共卫生的清洁及环境绿化;
(二)参加社区治安巡逻及协助辖区内主要干道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
(三)为社区“三无”对象和重度残疾人员提供帮助和服务;
(四)参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五)参加捐赠物品的接收、整理;
(六)参加其他公益劳动。
第五条 符合参加公益劳动条件的低保对象,参加公益劳动的时间每人每周8—12小时。
第六条 街道办事处是低保对象参加公益劳动的管理机构,社区居民委员会协助组织落实。
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委员会应当根据本街道、本社区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公益劳动项目及时间,明确具体公益劳动的任务和要求,建立低保对象参加公益劳动的考勤制度,填写公益劳动登记册,并为低保对象提供参加公益劳动的必备工具。
第七条 符合参加公益劳动条件的低保对象,应当服从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公益劳动安排,积极努力完成公益劳动任务。
第八条 符合参加公益劳动条件的低保对象,其实际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可以参加实际居住地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委员会安排的公益劳动。
第九条 符合参加公益劳动条件的低保对象无正当理由,每月两次不参加公益劳动,经批评教育无效的,由区(县)民政部门按照《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第十条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办法》第二十二条以及《乌鲁木齐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停止发放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第十条 民政部门负责对本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解释。
第十一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湖北省水文测报设施保护办法

湖北省人民政府


湖北省水文测报设施保护办法
湖北省人民政府



《湖北省水文测报设施保护办法》已经1998年12月3日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发布施行。


第一条 为加强水文测报设施的保护,确保防汛抗旱水文信息的采集、传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有关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与水文测报设施保护有关的活动,必须遵守本办法。
国家对流域机构直管的水文站网有专门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水文测报设施是指各级水文管理机构从事水文测报的各种设施(含临时设施)。
本办法所称水文测报设施保护,包括水文测报设施的保护和水文测报设施周围、测验河段等特定范围的保护。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水文测报设施保护工作,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采取各种措施,保障水文测报设施和测验河段的安全、完整。
第五条 省水文水资源局和设置在有关地、市、州的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负责水文测报设施和测验河段的管理和保护,并依河道分级管理权限,受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负责查处侵占、破坏水文测报设施和测验河段的行政违法案件。
第六条 所有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文测报设施和测验河段的义务,有权制止危害水文测报设施的行为和向主管单位举报破坏水文测报设施和测验河段行为的义务。
各级人民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对保护水文测报设施和测验河段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表彰或奖励。
第七条 水文测验河段内设置的测验设施(含测流缆道、测船、自记水位计台、测验照明设备)、测报标志、观测场地、道路、传输水情的通讯设施、仪器设备、测船码头和地下水观测井及其配套设施等,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毁损。
第八条 水文站生活用地、气象观测区用地、测验操作室及测验设施用地应当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办理土地使用权证。
第九条 水文测报设施的主管机关应当根据国家水文测验技术标准,并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在水文测报设施周围和测验河段上下游划定保护范围。应在保护范围明显位置设立地面标志。保护范围包括:
(一)测验河段上浮标断面或上比降断面的上游20米至下浮标断面或下比降断面下游50米的河段,两岸为历史最高洪水位以下的土地和水域;
(二)气象观测场周围30米,测验操作室、自记水位计台、过河缆道的支柱(架)锚锭等周围20米。
第十条 未经水文测报设施的主管机关同意,不得在水文测报设施和测验河段保护范围内进行下列活动:
(一)植树造林、种植高杆作物、堆放物料、修建建筑物;
(二)取土、淘金、挖砂、采石、停靠船舶、倾倒垃圾、修建阻水工程;
(三)在水文测验过河设备、测验断面、气象观测场上方架设线路;
(四)在水文专用报汛通信线路上搭接电线;
(五)其他对水文测验作业或对水文测报有影响的活动。
第十一条 在水文测报设施和测验河段保护范围内,设置妨碍水文测验的障碍物,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限期清除。拒不清除的,由县级以上防汛指挥机构组织强行清除。其清障、复原的费用由设障单位和个人承担。
第十二条 确因国家建设需要,在水文测验河段保护范围内修建工程的,或在其上下游修建工程影响水文测验的,应依法事先征得水文测报设施主管机关及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河道专门管理机关审查同意后,再按基本建设审批程序报批。需要迁移水文站址或改建测报设施的,其费用
由工程建设单位承担。
第十三条 在汛期,水文测验车、船在桥上或河道中进行水文测验作业时,其他车、船应按照交通主管部门的规定限速通过或者绕道行驶。
第十四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财政主管部门应当把水文测报设施的运行维护、应急项目修复费用等纳入同级水利建设基金使用范围。
第十五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并视情节和危害程度给予处罚:
(一)干扰和阻碍水文测报工作进行,经批评教育拒不改正的,可以处200以下的罚款;
(二)在水文测报设施和测验河段保护范围内弃置、堆放物体,种植林木、高杆作物或养殖水生植物,设置渔具以及在水文测验过河设备、断面、气象观测场上方架设线路影响或阻碍水文测报工作正常进行的,除限期拆除外,可以处200元至1000元的罚款;
(三)挪用水文测报器材、设施的,责令限期退还,可以处200元至1000元的罚款;
(四)破坏、侵占水文测报设施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并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的规定予以处罚;造成损坏的,由当事人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五)未经批准擅自在水文测报设施和测验河段保护范围内修建工程或在其上下游修建工程影响水文测验的,应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可并处1000元的罚款。
第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在水文测报设施和测验河段保护范围内实施取土、淘金、挖砂、采石、弃置砂石、淤泥或者爆破、钻探等行为的,依《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七条 破坏、侵占水文测报设施,干扰、阻碍水文测报工作进行,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九条 水文测报设施主管机关与保护机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本办法应用中的问题,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8年12月16日

荆门市财政监督检查办法

湖北省荆门市人民政府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荆门市财政监督检查办法》的通知

荆政发[2001]2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现将《荆门市财政监督检查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年五月十六日


荆门市财政监督检查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工作,提高财政监督管理水平,履行财政监督职能,促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国务院《违反财政法规处罚暂行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财政监督检查机关具体负责全市范围内财政监督检查管理工作,行使财政监督检查职能,是财政部门实施财政监督检查的专门机构。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财政监督检查,是指财政监督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履行财政法律、行政法规和财政规章及其规范性文件规定的财政监督职责,对有关部门和单位执行预算、税收、财务、会计、国有资本金基础管理等方针政策、法律、行政法规情况进行的检查。
  第四条财政监督检查机关实施监督检查,必须客观公正地反映检查结果,出具检查报告,依法作出检查结论和处理决定。
  第五条 财政监督检查机关的职责是:
  (一)对税收征收机关征管质量进行检查,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缓征、退付、应征不征以及截留税收收入,确保税收收入及时、准确、足额地缴入国库;
  (二)对地方国库是否按照国家规定和审批程序收纳、划分、留解、退付预算收入情况进行监督;
  (三)对财政内部预算(内外)收支执行情况以及财政资金的运行程序进行监督;
  (四) 负责监督检查有关部门征收、解缴罚没收入、政府基金收入、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各项非税性财政收入情况;
  (五)市财政监督检查机关对下级财政监督检查机关进行业务指导,并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规定对应缴上级财政预算收入等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六)对本级预算内外安排的各项财政专项资金以及上级财政下拨、有关部门转拨的各项专项资金分配、使用、效益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七)对社会审计机构执行国家财税法律、行政法规、制度及履行社会监督工作公开性、合法性、公正性的情况进行监督;
  (八)对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财务收支和会计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九)对违反财经法纪的案件进行查处,负责违纪款项收缴入库;
  (十)针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堵塞财政管理漏洞,预防违纪违规,加强事前监督。
  第六条 财政监督检查机关依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财政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规定,结合本行政区域内财政管理工作实际,确定年度财政监督检查计划,按计划开展监督检查。日常财政管理过程中发现突出问题时,可以组织实施专门或重点的监督检查。
  第七条 实施财政监督检查应当组成2人以上的检查组,并指定检查组长。检查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对检查工作的质量以及提交的财政监督检查报告负责。
  第八条 财政监督检查机关实施财政监督检查,一般应提前3日向被查单位送达财政监督检查通知书。
  财政监督检查机关认为事前向被检查单位下达检查通知书,对检查成效有明显不利影响时,检查通知书可在事前适当时间下达。
  第九条 财政监督检查人员到被检查单位实施检查时,应出示检查通知书或检查通知书副本和检查人员有效工作证件。
  第十条 检查中如有特殊需要,可以指派、聘请专门机构或者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对检查事项中某些专门问题进行鉴定。
  第十一条 财政监督检查人员通过审查被检查单位的有关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查阅与检查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合同、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等方式实施检查,取得有关证明材料,形成检查工作报告。
  第十二条 监督检查结束后,检查组在向财政监督检查机关提交监督检查报告前,应当征求被查单位对检查报告的意见。被检查单位自收到财政监督检查报告书3日内,提出书面意见或说明。逾期没有提出书面意见或说明的,视为无异议。被查单位对财政监督检查报告有异议的,检查人员应当进一步核实、取证。如确有必要,应当修改已经形成的财政监督检查报告。
  第十三条 财政监督检查机关对被查单位依法作出的检查结论和处理决定在其财政监督检查职责范围内具有法定效力,并可以作为其他执法部门进行相同内容的审计、财务检查、税务检查等的依据。
  第十四条 财政监督检查机关应当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检查的审理制度,由有关内设机构或确定专(兼)职审理人员对检查组提出的检查报告予以审核,财政监督检查机关根据审核结果向被检查单位下达财政检查决定书。财政检查决定书自送达之日起生效。
  第十五条 一般检查事项的财政监督检查决定由财政监督检查机关主管领导审定;重大检查事项的财政监督检查决定由同级财政机关集体研究并报同级政府审定。
  第十六条 财政监督检查机关对被监督检查单位及当事人实施处罚行为,应当按照《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在法定期限内组织听证。
  第十七条 财政监督检查机关依法作出监督检查决定后,被检查单位及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出行政诉讼的,复议和诉讼期间,不停止执行财政监督检查决定,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八条 财政监督检查机关认为被检查单位违反财政法规、财经制度的行为,应根据违法违纪事实提出财政监督检查建议书,列明当事人的违法违纪事实、证据及处理建议等,由有关部门和单位依法追究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及其他责任人员行政责任、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财政监督检查人员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本办法要求,在工作中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