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示众”凸显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博弈/杨涛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22:39:59   浏览:847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小偷示众”凸显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博弈


因偷摘一些杨梅,就被捆绑示众,在烈日下暴晒数小时,这事发生在重庆来温州务工的两位女青年身上,整个过程持续3小时。(《温州都市报》5月30日)
  两位女青年之所以会被“示众”,原因就是因为她们偷摘了一些杨梅,并且当在山上守候的村民发现要求她们赔偿200元时,而她们身上没带钱,就被捆绑起来了。村民的根据是今年村里在村口贴出了告示,严禁外来人员上山偷杨梅,违者将予以重罚。当然,该村也有一些村民和外来人员认为,出现偷摘杨梅的事情,应该以教育为主,适当罚款,随意捆绑示众是不可取的。  
抓到小偷进行公开捆绑“示众”的做法在各地不绝于耳,去年现代快报就报道,12月3日清晨,江苏省扬州市区凯莱花园发生入室偷窃案件,小偷被抓后被小区保安绑着站在门口示众,保安称示众是应住户要求的,要让大家认识他,以便提高警惕,有些痛恨小偷的市民还认为示众方式好。 
 对“小偷示众”的做法,无疑是违法的,如果持续的时间长或情节恶劣的话,还可能构成非法拘禁罪。但是,在我们看到的这些违法事件中,这种做法有的是得到所在基层组织的默许,有的是获得村民、市民的赞同。而且,即使认为示众做法不可取的村民,也认为可以对小偷“适当罚款”。然而,我们都清楚,罚款只能由行政机关依据法定的权限与程序进行,公民个人、企业和群众自治组织非经法律、法规或行政机关的授权是无权进行罚款的。
一味地指责这些村民或市民们的法律意识淡薄是无济于事的,其实,在相当多的村民或市民中是有着某种“法律意识”,只不过这种所谓“法律意识”不是由公共权力机关所颁布的法律的意识,而是一种所谓的“民间法”的法律意识。只要我们不抱国家法万能主义,我们就得承认,在中国的乡土社会,除了国家的法律在运行外,一种由农业文明沿续下来的乡规民约、习惯、道德伦理等等组成的“民间法”在事实上规范和调整着乡土社会的人们。国家法律在这块土地上与“民间法”处于一种拉锯式的状况,“民间法”在国家法律的空白处、缝隙处和抗争中顽强地生存。
具体到对“小偷示众”的事件中,便真切地反映了国家法与“民间法”碰撞与博弈。乡土社会的乡规民约、习惯对于小偷进行公开“示众”给予认同,以暴制暴在“民间法”中具有天然的正当性。然而,现代民主、文明的社会,高举保护人权的旗帜,惩制不法行为的权力收归于代表民意的公权力机关,国家法坚决反对用不法行为来对付不法行为。当然我们说,国家法并非一定要完全打压“民间法” 生存空间,在国家法的空白处,“民间法”可以找到生长之路,甚至有时国家法不得不作变通与修改,以适应乡土社会现实的需要,但在原则立场上,国家法律必须长驱直入,不容“民间法”喘气。对于“小偷示众”一类事件,国家法律必须管起来,该处罚的要处罚、该判刑的要判刑。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看到,对于公民个人、企业和群众自治组织擅自罚款,抓到小偷随意公开“示众”等行为,“小偷们”基于道义上的谴责是不敢全力维权,而更令人感到遗憾地是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也表现出相当的宽容。除非造成恶劣的影响和严重的后果,执法人员通常会以动机良好,对象本身就是违法之人并不处罚或进行给予极轻的处罚。其实,执法人员是以“民间法”的思维去执行国家的法律,如此一来,落后、愚味、野蛮的“民间法”又假执法人员之手得以生存并发扬光大。
因此,要改变诸如“小偷示众”一类的事件屡禁不止的现象,除了要大力普及国家法律知识,“送法下乡”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我们的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这场国家法与落后、愚味、野蛮的“民间法”的碰撞、博弈与对话中,要严格执法,以实际行动全力以赴维护国家法的尊严,让国家法律能在民众心目中真正生根、发芽。

 通联: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检察院 杨涛 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硕士   邮编:341000   
Email:tao1991@163.net
tao9928@tom.com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劳动人事部计划劳动力局关于印发江苏、陕西两省解决六十年代初期精简的大、中专毕业生工作问题的政策规定的通知

劳动人事部计划劳动力局


劳动人事部计划劳动力局关于印发江苏、陕西两省解决六十年代初期精简的大、中专毕业生工作问题的政策规定的通知
1985年3月8日,劳动人事部计划劳动力局

现将江苏、陕西等省对精简的大、中专毕业生的工作安排问题的规定摘要印发给你们,供你们在研究处理这类遗留问题时作为内部参考,请不要对外宣传。

附:江苏、陕西两省解决六十年代初期精简的大、中专毕业生工作问题的政策规定^

规定
期精简的大、中专毕业生工作问题的政策规
定。
(一)江苏省一九七九年七月三十一日《关于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处理当前部分人员要求复职复工回城就业等问题的通知>的通知》,即苏委发〔1979〕81号文件规定:
一九六一年至一九六五年停办学校的大专肄业生和下放的中专毕业生。凡是已安排了工作的,不再变动;尚未安排工作而又有工作条件的,可根据需要,逐步就地安排到县、镇、社属集体所有制单位和农林场圃工作,或安排当民办教师,工资按所在单位同类工种新工人工资确定(不实行学徒制度)。
(二)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一日《关于六十年代初本省停办大中专学校、普通高等院校“社来社去”学生问题处理意见的补充通知》规定:
关于一九六一年至一九六五年停办学校的大专肄业生和中专毕业生(含在此期间已工作的被精简下放的中专毕业生),如现在还没有工作的,应继续按照省委苏委发〔1979〕81号文件的规定办理。对于已安排工作的这类人员户口问题,根据全国信访工作会议积极主动解决信访问题的精神和实际情况,原则上应该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地解决。

对已安置当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的原停办学校的大专肄业生、中专毕业生,由各地、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考核,凡符合条件的,可根据所属各县(市)自然减员指标能用于吸收民办教师(含代课教师)的数额,择优逐步转为公办教师(不分城市和农村户口)。
(三)陕西省劳动人事厅、计划委员会、高等教育局一九八四年八月四日《关于对省属中专学校一九六二年未分配的部分应届毕业生工作安排问题的通知》规定:对一九六二年毕业现未参加工作的学生,通过审查,给其中符合条件的安排适当工作。
1.安排工作的对象。必须是中等专业学校一九六二年的应届毕业现在没有正式工作的学生。凡以往通过各种渠道已在全民或集体单位工作的,不再重新安排。
2.审批手续。要尽量按照毕业生所学专业就地安排,可以安排到全民所有制单位,也可以安排到集体所有制单位;可以分配当干部,也可以分配当工人。凭地、市人事部门填发的录用通知书办理户口、粮食、工资等手续。
3.待遇。不实行见习期,按现行中专毕业生见习期满后的工资标准定级(行政24级),工龄从报到之日起计算。
4.所需劳动指标,由各地、市计委和劳动人事部门年终报省计委和劳动人事厅追认。


国务院关于同意云南省撤销保山地区设立地级保山市的批复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同意云南省撤销保山地区设立地级保山市的批复



国函〔2000〕137号

云南省人民政府:

  你省《关于撤销保山地区设立地级保山市的请示》(云政发〔2000〕141号)及有关补充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撤销保山地区和县级保山市,设立地级保山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隆阳区。

  二、保山市设立隆阳区,以原县级保山市的行政区域为隆阳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上巷街。

  三、保山市辖施甸县、腾冲县、龙陵县、昌宁县和新设立的隆阳区。

  保山市的各类机构要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置,所需人员编制和经费由你省自行解决。

国 务 院

二○○○年十二月三十日